第980章 固定宗教格局
“有度牒的教士数量不超过举人,最高不超过户数的千分之一。”
“这得刷下去多少人?”
听着钱谦益的转述,智旭顿时就惊呆了。
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,皇帝定下这么严格的限制。
景教没有被禁教,反而是佛教会受到严重打击——
儒道佛三教之中,儒家的代表城隍道是在原本的城隍体系上新立,城隍祭司一直在扩充,基本不用担心拿不到度牒。
道教衰落后道士数量不够多,再加上和城隍道渊源很深,从道士转变为城隍祭司很容易,在拿到度牒方面,同样不用过多担心。
惟有佛教,和尚的数量在三教中是最多的,至少也有十多万人。
这些人不可能全都拿到度牒,智旭对此非常担心。
钱谦益首先和他通气,就是因为这件事对佛教的冲击最大,需要智旭帮助说服佛门。
他向智旭说道:
“陛下是铁了心用宗教推行教化,希望大明的教士走出去。”
“你看,泰西传教士不远万里,来到大明传教。”
“但是大明的儒道佛三教,却连周边都没有完全控制。”
“皇上对此是很不满的,甚至打算要求所有教士都有海外传教经历。”
“本官好说歹说,总算争取了五万度牒,发给以前有度牒的人。”
“你们这些在佛教协会、道教协会任职的都不用担心,会有五千名额,专门赏给你们。”
智旭听到钱谦益这么说,总算舒了口气。
他可不想顶着高僧的名头,还要去考度牒。
考上了理所当然不说,考不上就是大劫。
所以在知道钱谦益在这件事情上的努力后,他双手合十谢过,又皱着眉头说道:
“五千名额固然不少,但是各地佛教协会任职的人员,那就不止这些人。”
“更何况还有道教争夺,城隍司也会占据名额。”
“更换度牒一定会有人反对的,需要先拉拢过来一批人。”
“是否多授予一些度牒,吸纳各地有影响力的宗教人士,让他们在相应宗教协会任职,避免发生混乱。”
这确实是一个问题,钱谦益思索之后颔首道:
“可以尝试一下,如果切实可行,本官会向陛下提议。”
“只要能保障新的度牒制度顺利实施,陛下不介意多放出名额。”
“至于比例方面……”
钱谦益顿了一顿,继续道:
“皇上没有规定三教人员比例,但是对庙宇的数量,规定的是城隍司直接掌控的庙宇,至少要占一半。”
“非正神庙宇,不超过十分之一。”
“剩下的四成,就是佛道正神争夺,看你们的本事。”
“最终的教士比例,大概与庙宇数量相似。每个正神庙宇,都要有正式度牒的教士主持。”
这显然是一个很有冲击力的政策,智旭想着现有的佛门寺庙和僧尼数量,叹气道:
“看来我佛门要遭受一次劫难了,不知现有的庙宇,能留下来多少。”
“不过牧翁说的四成也不对,其实应该是五成可供争夺,只要不超过城隍司庙宇数量即可。”
钱谦益闻言愕然,然而转念一想,顿时明白了智旭的意思。
皇帝是说非正神庙宇不超过一成,却不代表必须留出一成名额给他们。
如果正神庙宇足够多,完全可以把非正神庙宇全部抢夺过来。
智旭是打算从他们身上找补,争取留下更多的佛教庙宇。
钱谦益本人是倾向佛教的,他向智旭说道:
“外道神灵的信仰,不受朝廷保护。”
“但是只要他们不违犯相关法律,朝廷也懒得专门打击。”
“今后宗教秩序,主要还是靠城隍司和佛道两教维持,压制其他非正神教会的存在空间。”
“无论佛道,想破山伐庙朝廷都是支持的,智旭大师尽管去做就是。”
说着,他的眉头一凝,又想到了皇帝对景教的保护,特意道:
“景教的教堂,内地还要保留几座,显示朝廷没有完全禁教。”
“太常寺会定下一个名单,对各地庙宇实行准入制。无论正神庙宇还是非正神庙宇,凡是没有列入名单私自建造的,佛教协会尽管派遣教士占据。”
“要保护的佛教寺庙也尽快列出来,按朝廷制度申报财产、缴纳相应的宗教税。”
“最好分散布置,不要超过当地的城隍庙和山神、土地、水神庙宇数量。”
智旭对此当然是欣喜的,甚至很庆幸如今的太常寺卿倾向佛教。
他提前得知这个政策,就能照顾关系亲近的庙宇,对佛教的寺庙分散布置。
凡是有城隍庙、社庙、山神庙、水神庙的地方,他都打算安排佛教庙宇,在不超过限制的情况下,尽可能地安排僧人。
——
但是这些仍旧不够,智旭道:
“佛门数十万僧尼,在限额内是安排不下去的。”
“只能让他们去境外传教,获得境外度牒。”
“牧翁方才说的景教从万里之外前来传教,确实发人深省。”
“贫僧打算在佛教协会下面设立一个传教会,专门负责向外传教事宜。”
“各大寺庙都要捐出一部分善款,帮助小的寺庙向海外迁移。”
这种配合的态度,让钱谦益颇为满意,赞赏道:
“宗教税是仿照有产税设立的,作为贡赋直接纳入内库。”
“不过当今陛下仁慈,会将一部分税款拨下来作为宗教基金,用于推行诸教合一。”
“而且在本官提议下,皇上允许对外道神灵加税。目前确定对景教和景教信徒额外征收什一税,税款同样纳入宗教基金。”
“将来其他教会和信徒也会额外加征,只有儒道佛三教的信徒,不会额外征税。”
这个消息,同样让智旭极为惊喜。
因为其他教会和信徒要额外征税,不被额外征税的儒道佛三教,就能相应获得优势——
寻常人除非闲着没事,哪里愿意多交税?
只要不是信仰特别虔诚,很多信徒都会退出来。
在占据这么大优势的情况下,儒道佛三教如果打不过其他教会,那就该买块豆腐撞死。
他感激地看着钱谦益,又对钱谦益说的宗教基金有了兴趣——
这明显是一笔庞大的钱财,甚至在未来还会更壮大。
他问钱谦益道:
“宗教基金是怎么分配的?”
“什么算是推行诸教合一?”
钱谦益道:
“各教经典修改和注释、消除矛盾的地方,自然算是诸教合一。”
“目前这笔钱主要就用于确定各教典籍,编撰试经考试教材,用新经典取代旧典籍。”
“如果有富余的话,还会鼓励各教活动。像是对外传教推行教化,同样可以说是推行诸教合一。”
说起这个,钱谦益特意嘱咐道:
“陛下整顿宗教的目的,就是向外传教推行教化。”
“皇上要求各教都要建立传教基金,支持向外传教的神职人员。”
“太常寺以后会根据传教效果,向各教传教基金拨款。”
“先前你说的让各大寺庙捐善款,就可以把善款放在传教基金。”
“本官会发文让太府寺配合,允许你们查看佛教寺院的宗教税征收情况,查看各个寺庙的账册。”
“佛教协会可以要求各大寺院至少捐赠十分之一收入作为传教基金,如果发现有寺庙偷税漏税、申报的财产数额不对,还可以向太府寺检举,获得罚金奖励。”
“这笔钱直接纳入佛教传教基金,支持向外传教。”
给了佛教协会财权,允许他们向各大寺庙强制要求捐赠,实际就是征税。
智旭对此当然是欣喜的,这代表着散乱的佛教,将会像景教会一样,形成一个核心。
这段时间他对景教会没少研究,发现他们的枢机主教团、教区等等,都是非常先进的组织。
这导致景教内部虽有争端,总体上却能发出一个声音。
佛教则以各大寺庙为主,有些高僧的名望甚至高过寺庙和教派。
智旭以前对此是习以为常的,不觉得有什么不对。直到看到景教这个信徒不足一万人的教会,拧成一股绳发挥强大的战斗力,才明白佛教必须改革,否则单靠某个寺庙或高僧,根本打不过将来信徒增加的景教会。
所以他就盯上了佛教协会这个平台,打算由虚转实,从之前的协调商议机构,转变为佛教的核心。
获得经费就是重要一环,他从钱谦益这里,获得强制要求捐赠善款的权力。
这会让佛教协会变得有钱,可以用来印刷经文、发行报刊,进一步扩大影响力。
下一步他还想控制各地佛教协会,甚至掌握各大寺庙的方丈任命权。
但是这一步有点难,需要和僧录司争夺相关权力。
幸运的是朝廷对此不重视,一般很少干涉各大寺庙的方丈安排。
智旭希望用自己的名声,用佛教协会完成收权。
朝廷整顿宗教、重新发放度牒,就成了他改革佛教协会的契机。
他希望通过这件事,取得佛教的主导权。
——
钱谦益对此是知道的,但他根本不在意。
朝廷对各大宗教内部事务一向是很少干涉的,就连当今皇帝也没有任命方丈的兴趣。
他只是按照皇帝的要求,增强儒道佛三教的战斗力。免得他们在面对外来教会时,只能一败涂地。
什么庙宇数量限制、度牒数量限制,明面上是限制三教,其实是限制外来教派。
为了避免智旭误解,让他向佛门传达相关信息,钱谦益随手拿过一个盘子,向智旭道:
“皇上这次为各教庙宇和教士划分比例,对佛教虽有一定限制,总体却是有益。”
“你看这个盘子,代表的就是宗教领域的大盘。皇上把这个大盘的一半分给了城隍司,由朝廷直接掌控。”
“其余四到五成,分给了佛道正神教会。”
“只有不到一成的空间,是分给其他教会的。”
“你们佛教获得了这个地位,以后就不用担心彻底没落下去,被景教等宗教取代。”
“这相当于固定了当前的宗教局面,堵死了其他教会扩张的空间,他们根本不可能获得与三教相提并论的机会。”
“这点上你要向佛教协会的人讲清楚,不要让那些无知的人抵触。”
智旭是能想到这一层的,但是却同样存在疑虑,他问钱谦益道:
“皇上说的四成,指的是正神庙宇。”
“焉知景教等教会信仰的神灵不会成为正神,同样争夺这四到五成比例?”
钱谦益哈哈笑道:
“那就要看你们的操作了。”
“如果佛道二教纳入正神的神灵足够多,民间不需要其他信仰,朝廷以后自然不会随意册封正神。”
“以后对正神的要求会越来越高,像景教这样抱着原罪论不放的,很难成为正神教会。”
说起这件事情,智旭顿时哈哈大笑,脸上颇是得意。
把原罪论和性恶论联系起来,并且引用卫尉寺有关二次犯罪的论文,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之作,一举揭开了儒家和景教的分歧。
在荀子都被视为异端的情况下,信奉原罪论的景教,自然被当今儒者敌视。
之前所谓的西儒之称,如今已没有人再提起。
甚至还有人要求,景教的神职人员要有专门服饰,不许再使用儒生的衣巾。
景教的教堂建筑,也被视为胡风,要求转变为中华样式。
可以说,景教的一切,如今都在遭到审视。他们有关祭祖祭孔的争议,同样士子嗤之以鼻——
在他们看来,神职人员像和尚,不祭祖祭孔也就罢了。
不允许信徒祭祖祭孔,完全称得上极端教义。
大明的宗教政策,要求信仰自由,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信徒信奉国祀正神。
信徒也拥有信仰上的选择权,可以只信仰某个神灵,也可以信仰多个,或者不信神。
景教不允许信仰别的神灵,甚至连祭孔祭祖都不允许,这完全属于极端教义。
就连原罪论,也被很多憎恶异端的儒家士子敌视,认为属于极端教义。
什么末日之说,更是和许多民间宗教恐吓人信仰的把戏相近,同样被一些人认为应该列入极端教义。
讨论得越多,就有越多的人发现景教和儒家的区别。景教的西儒伪装完全被拆穿,先前对佛教等宗教的抨击,同样引来了很多反击。
这一切都是智旭发现原罪论带来的,是他扭转了先前的局面。现在他在大明的佛教、甚至整个宗教界,都可以说是扛鼎之人。
就连钱谦益要推行新的度牒制度,都需要事先和他通气。(本章完)
(https://www.24kkxs.cc/book/1656/1656624/11110122.html)
1秒记住24K小说网:www.24kkxs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24kk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