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1章 被袁崇焕拖下水的韩爌
袁崇焕的西路军受阻,导致安南战事暂时停滞。
但对整个大明来说,这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此次征讨安南,朝廷的决心是坚定的。
无论朝堂还是民间,都支持这次战事。
对袁崇焕从轻处置,也有这个因素在内。
朱由检不希望因为惩治袁崇焕,给朝野发出错误的信息。
他选择按照韩爌的提议,继续任用袁崇焕。
但是对袁崇焕这次的行为,不少朝堂大臣是很恼火的。尤其是枢密院的官员,对此极为生气:
“都像袁崇焕这样,还要枢密院做什么?”
“有了前线指挥权还不满足,还想插手战略?”
杨嗣昌恨恨说着,心里记恨上了袁崇焕这个人。
他的心胸本就称不上宽广,这几年被皇帝重用春风得意,更是把他人不放在眼里。
收复辽东之战,朝廷采用的“四正六隅、十面张网”,是他提出的战略。他也一直为此得意,凭借这个功绩觊觎枢辅之位。
如今对安南的战略被袁崇焕弃之不顾,完全不把枢密院、尤其是参谋部的计划放在眼里。
这让杨嗣昌极为恼火,在枢密院的会议上,公然抨击袁崇焕。
后勤部长闵梦得同样非常生气,因为安南之战,被他视为自己官场生涯的收尾。
去年十一月辽东之战结束后,他就因为身体不好求退。只是皇帝需要朝堂稳定完成收尾,又用爵位诱惑,勉励他支撑到今年的八月换届。
在这个任期结束前,他不希望出现任何岔子、影响致仕封爵。
对安南之战也是尽心尽力,耗费了极大心力。
如今,袁崇焕因为被地方势力袭扰遇阻,最为受到诟病的,就是他们后勤——
在装备新式火器后,安南各军根本没有对抗大明军队的实力,在正面战斗时毫无疑问被击溃。
他们所能做的,就是发挥地利,袭扰明军后勤。
袁崇焕进兵速度被拖延,就是因为担心后勤断绝。
这件事传到京城,毫无疑问就是后勤部的责任。他们需要研究更稳妥的办法,保障后勤安稳。
闵梦得此时就强拖着病体说道:
“后勤人员,需要有更强的护卫。”
“否则都像这次战事,以后敌人就知道大明新军的弱点在哪里。”
众人连连点头,对此极为认同。
在被皇帝点醒后,他们明白以后朝廷约束军队的手段,主要就是后勤。
所以他们是不怕前线消耗后勤物资的,甚至巴不得他们大量消耗后勤,养成没有后勤不会打仗的习惯。
只要不是中饱私囊贪赃浪费,前线使用多少后勤物资朝廷都不会责备。
这导致后勤的重要性直线上升,如今确实需要更专业的护卫。
装备部长毕懋康道:
“后勤人员需要护卫,自身也需要提高战斗能力。”
“现在的火器使用仍旧有些繁琐,皇上要求装备部研究更简便的武器。”
“其中一种,就是专门针对后勤、炮兵等非前线军人的单兵自卫武器。”
“目前选定的是转轮骑铳,在此基础上降低成本,大量装备非前线军人。”
这是朱由检仿照PDW提出的概念,给军队提供更多的选择。
如今已经显示出必要性,后勤军队需要拥有自保、甚至独立作战的能力。
一众枢密大臣纷纷认同,必须要加强后勤军队的装备。
——
这明显需要增加军费,让户部官员对袁崇焕同样极为痛恨。
户部尚书毕自严作为韩爌在财政经济上的副手,劝他道:
“韩公,我们知道袁崇焕是你的学生,成长为封疆大吏不容易。”
“但他这次真的是做差了,他惹得可不止是一个人。”
韩爌如何不知道这些,因为近来已经有很多官员在他面前表达了对袁崇焕的不满。
甚至勋贵都出言讽刺,怪袁崇焕擅自行事贻误战机。
可以说,因为这件事,他在朝中刚稳定的威望,又变得有些摇摇欲坠。
如果处理不好,今年八月很可能无法连任。
叹了口气,韩爌道:
“我又何尝不知呢?”
“但是现在东林诸公,能指望的将才有几人?”
“袁崇焕纵然在大局观上差了点,但他只要能够打仗,我们就不得不保下来。”
这是他的心声,面对倾向东林党的毕自严,吐露出了一些。
毕自严听到这番话,却有些目瞪口呆。
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,看似正直的东林党人,竟然有这么多小算盘。
此时此刻,他才明白皇帝为何一定要压制党争,因为任何党派只要形成势力,就无法摆脱党同伐异。
韩爌之所以明知袁崇焕犯错,却仍旧要保下这个人。就因为袁崇焕是他的学生,是他依赖的将才。
想通这点的毕自严,顿时就无心再劝韩爌了。不过他还是提醒道:
“当今皇上可不是容易糊弄的,韩公纵有私心,也不可影响大局。”
“接下来一定要打好,否则前罪并罚,袁崇焕承担不起。”
这让韩爌心里悚然一惊,明白了自己的政治生命,已经和安南之战联接。
如果安南战事顺利还好说,一旦发生波折,这件事就会被无限放大,进而被其他人利用,借此攻击自己。
他此时已经隐约明白了,皇帝为何同意自己的提议,从轻处置袁崇焕:
『权责统一,我提出了意见,就要承担责任。』
『我这是主动陷进去了,必须要全力支持安南之战。』
安南战事作为战争,是由枢密院主导,部分实行战时状态。
韩爌身为首辅不说和这件事完全无关,却也没有多大责任。只要不是内政混乱、军费不足影响战事,安南之战胜败,都影响不到他的地位。
现在他为了保住袁崇焕主动插手前线战事,事情顿时就变了。
一旦安南之战出现波折,就有人抓住机会攻讦自己。
他也因此被绑在这件事情上,必须要发挥十二分心力。
“悔!悔!悔!”
连说了数个悔字,韩爌在毕自严离去后,当真是掩饰不住懊悔。
他本以为保住袁崇焕对自己这个首辅来说只是顺带的事儿,如今方才发现两人被绑在了一起。
这让他瘫坐在太师椅上,对此极为懊悔。
尤其是皇帝已经说了,袁崇焕作为一路兵马主帅违反朝廷战略,纵然取胜也毫无功绩,战败就严格追究责任。
这意味着他就算全力支持安南之战,此战获胜的功绩,也和他没有多大关系。
如果想使坏更不必说,盯着他的杨景辰,会抓住机会把他赶下去。
所以韩爌现在是真的后悔了,不应该去保袁崇焕。
这位桀骜不驯、无视朝廷的学生,给他带来了极大问题。
如果此前就明白这一点,韩爌会毫不犹豫地抛弃。
只是,事已至此,他已没有退路。
只得打起精神,避免走向最坏的局面。
“我能做什么呢?”
“能为安南之战做出什么样的功绩?”
琢磨着这个问题,韩爌希望能做出一些让朝野瞩目的事情,为安南之战立下功绩。
只是,先前对此不大关心的他,实在没有多少头绪。
最终在思考之后,请来张溥一会。
——
收到韩爌的邀请,张溥极为惊讶。
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,这位信奉程朱理学的首辅,竟然会邀请自己。
要知道,为了维护理学,东林党都和提倡实学的钱谦益分裂了。自己这个提倡科学的人在东林党看来更是异端,怎么会邀请自己?
拿不准这件事情,张溥去找陈继儒请教。陈继儒哈哈笑道:
“韩首辅是心急了!”
“他担心安南的战事,会影响八月换届。”
张溥也是聪明人,被陈继儒一提点,顿时明白其中原因。
同样笑出声来,说道:
“韩首辅一向滑不留手,没有皇上逼着就不做事。”
“这次又入套了,被袁崇焕牵连了进去。”
“看来,安南之战是稳了,朝廷一定会打下去。”
陈继儒抚须点头,继续道:
“当今陛下,当真是好手段。”
“袁崇焕一人死活无关紧要,安南无论谁做主帅都能取得胜利。”
“但是韩首辅被逼着支持安南之战,影响可就大了。”
“你可以向他提议,发挥首辅权力。”
提醒张溥可以趁此机会,借用首辅权力。
这对刚诞生不久的科学派极其重要,首辅的支持能让科学大规模发展。
感受到这次契机的张溥,主动请教了徐光启,和这位老师一起,向韩爌提出建议。
——
对韩爌询问如何支持前线战事,去年被派去通州兵工厂调研的张溥建议道:
“前线最要紧的就是装备,韩公应明确战时工业生产,要以装备为中心。”
“无论朝廷企业还是民间企业,都应配合生产军需。”
韩爌听着感觉有道理,但是如何配合,他却没有头绪:
“装备生产主要靠朝廷的兵工厂,还有一些民间装备企业。”
“难道要多发放装备生产许可证,鼓励更多工商业主加入?”
张溥笑着说道:
“这是一个方面,但是装备生产许可证的发放自有规矩,不可随意滥发,因为劣质武器引发前线抱怨。”
“最重要的,是像服役一样,要求相关工厂配合生产。必须要分出至少百分之十的实力,辅助装备生产。”
“像是火铳的铳托,很多木材工坊都有加工能力,完全可以纳入装备生产体系执行战时采购,而非浪费兵工厂的人力。”
这是他从通州兵工厂受到的启发,当时他遇到的第一件事,就是通州兵工厂的高级木匠王木匠带着学徒自立,靠着兵工厂的订单获得高额收益。
这件事引发了很多高级工匠和工程师的不满,通州兵工厂险些因此分崩离析。
后来,张溥通过调整高级工匠和工程师的地位和待遇,疏导了这种情绪。
但是王木匠挣得更多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尤其是在朝廷大规模扩充军备的背景下,通州兵工厂的火器供不应求,王木匠根本不缺少订单。
个体生产者不稳定的特点,短期内体现得不明显。根据张溥所知,安南之战开始后,又有一些技术人员想要仿照王木匠单干。
这是他不愿看到的,却又无法可解。总不能继续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,让他们的收益都能和王木匠相比。
在和皇帝讨论后,张溥认识到出现这种现象,主要是因为供不应求。王木匠不缺少订单,就能靠手艺赚取收益。
想要打压这种现象,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。靠机器和工人稳定地大规模生产,用机器工业压制手工业。
水力锯木机、脚踏车床、木材干燥……能极大地提高木材加工效率。
王木匠和他徒弟的手艺,面对这种大规模生产,优势会极大降低。
所以张溥的提议,就是发展木材加工业等相关产业,以兴建产业园、免税为诱惑,鼓励工商业主投入,助力装备生产。
徐光启更是补充道:
“水力锯木机泰西早已成熟,已被大明引进。”
“脚踏车床是皇上提出的,用于加工弹托,应用在木材加工上毫无问题。”
“木材干燥方法,如今在摸索蒸汽干燥、热风干燥,都有一定成效。”
“东北的白桦木已经确定能用于铳托,正在组织砍伐运来。”
“农科院木材研究所一直在研究这些,如果投入更多资金,可以更快成熟。”
这是已摸索数年的技术,如今已处于临门一脚的阶段,徐光启认为很快就会成熟,用于铳托生产。
剩下的就是推广,这是韩爌能主导的方面。
所以韩爌听到之后,对此颇感兴趣。因为他认识到自己可以从更高的层面,发展装备工业。
同样,和后勤有关的其他工业,也可以这样规划,这都是他主管的计发委可以主导的方面。
在徐光启和张溥等人的努力下,计发委提出了一系列计划,都关联到科学院。
科学借此机会进一步传播,成为当世显学。
朱由检对此是很欣喜的,对韩爌也有了几分重视,觉得这位首辅虽然有些能力不足,却不是榆木脑袋。(本章完)
(https://www.24kkxs.cc/book/1656/1656624/11110111.html)
1秒记住24K小说网:www.24kkxs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24kk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