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0章 计划展开
休整一日,第二天一早,贾琏就将所有千户及以上将领召集至帅帐议事。
所有将领来到大帐之后,心情都很激荡。
此番贾琏带着他们,不辞辛劳,千里渡海而来,终于要见真章了。
而且,他们要做的事,还是要彻底荡平建奴这等伟大的事业。
可以想见,一旦此事他们做成了,史书上也定然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!
由不得他们不激动、紧张。
贾琏似乎不知道众将的心理,按照惯例让火器营、水师和长安军三个方面的主官,将各部具体情况汇报一遍,解决掉所有细节上的小问题之后,方才步入正题。
“诸位也都清楚,此番我等为何而来。
战前动员、激励各位的话,就不再赘述了,下面开始介绍情况和布置任务。”
随着贾琏话音的落下,官阶较高的几位,都不由自主的靠近贾琏的书案。
贾琏的书案上铺展着一张地图,只见贾琏指着上面几个重点圈记出来的圆圈说道:
“之前我和众位都讨论过了,建奴共有大小部落十余个,主要分布在牡丹江、绥芬河以及长白山东部。
这里不比中原,地广人稀,有时候或许跑上一百里路,也未必能够撞见一个活人。
所以,别看这些建奴部落人口不多,但是每一个部落与每一个部落的聚集地之间,相隔却是颇远。
而我们想要一次性将这十余个部落一网打尽,也是不现实的。
甚至,只要我们动了其中一个部落,消息就很有可能泄露,引起其他部落的警惕和防备。
这于我们的行事极为不利。”
众将闻言皆点头。这些功课贾琏早就领着他们全部做过了,一个个早就滚瓜烂熟。
“大将军就不必与我们陈述利弊了。我们都听大将军的,大将军让我们怎么做,我们就怎么做,一切全凭大将军吩咐。”
贾琏不置可否,继续一板一眼的道:“既然一次性解决所有部落不太现实,所以我们只能先挑那些为祸最大,人口最多的大部落,一次性将他们打残,最好是能够彻底铲除。
建奴十余个部落,其中人口超过五千的,大概有四个。
分别是完颜部,苏克部,阿济部以及木伦木部。”
“这四大部落,距离我们所在最近的是苏克部,最远的是完颜部。
其中这完颜部也是现目前建奴最大的部落,人口数确定超过一万。
这完颜部也是犯我辽东,杀我百姓的主力。”
贾琏指着地图上标示出来的地方,与苏克光等人观摩。
正如汉人中有人会替建奴效力。同样,建奴之中,也有不少在汉土讨生活,甚至为大魏朝廷效力。
此番贾琏随军的,就有朝廷安排给他的十多个建奴,或者通晓建奴事务的汉人。
有这些内应在,贾琏要了解这些信息,并非难事。
苏克光等人皆皱眉,暗叹运气不好。
他们都知道这此次建奴联合作乱,就是这个完颜部撺掇的。
按照道理,他们此番奇袭,最首要的目标,就应该是这个完颜部。
可惜,这完颜部偏偏在建奴分布地的靠北方向,而他们这里却是建奴地盘的最南端。
一旦他们对其他建奴部落动手,就算做的再干净,时间长了这完颜部定然也能收到消息。
到时候对方不论是跑还是组织防御,都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困扰。
是的,对方会跑。
这对中原人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。
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。
但是对于鞑靼和建奴这些游牧民族来说,人在哪儿,哪儿就是他们的首都。
尤其是建奴这种还处在部落时代,连王庭都没有的游牧民族,一旦见势不妙,是真的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跑的干干净净。
长安军参将程先率先开口:“大将军,既然这完颜部乃是首恶,那么不论如何也是不能放过的。
末将愿率麾下将士,千里奔袭,将这完颜部的老巢斩尽杀绝!”
众人一听程先开始抢任务,都有些着急。
好在看贾琏的神色,似乎并不为所动。
果然,就见贾琏摇头道:“不妥。你长安军多是步卒,即便日夜兼程,也必定多费时日。
届时很有可能我等的奇袭计划已经暴露,完颜部有了警觉。
甚至还有可能被辽城那边紧急来救的建奴主力骑兵包围。
到那时,尔等以疲惫之师,面对如此局面,极有可能遭到全军覆灭的下场。”
程先闻言,虽然心有不甘,但是也不好再多说什么。
这时贾琏忽道:“冯紫英、柳湘莲!”
“末将在。”被点到名的二人齐齐上前,抱拳应答。
“本将若是将所有战马都交给你二人,并给你们最精良的装备,你们可敢往这完颜部走一遭?”
冯紫英和柳湘莲二人对视一眼,皆神色激昂道:“末将愿往!”
“很好。既如此,本将便将连同枪骑兵在内的所有骑兵,一共近两千人马交给你二人。
限尔等七日之内,轻装简从,千里奔袭建奴完颜部。”
“末将领命!”
其他人见状,心头羡慕冯柳二人得贾琏看重的同时,也不由对贾琏越发敬重。
原本他们看到贾琏拒绝了程先请战,以为贾琏是想要将这完颜部留给自己。
没想到他竟然将这等重任,交给了在场最年轻的两个小将。
可不年轻嘛?
冯紫英还好,和贾琏年纪相仿。
柳湘莲这厮细皮嫩肉的,也不知道及冠了没有……
不过他们倒也不曾小看柳湘莲。
虽然只是个千户,但是在船上的时候他们无聊时也曾切磋过。
都知道小柳这家伙,别看长得嫩,那剑法武技老道着呢!
“程先!”贾琏又开始点将。
“末将在。”
“着尔领本部一千人马,外加五百水师官兵,共计一千五百人,同样限时七日之内,奇袭济吉部,可能做到?”
程先当即单膝跪地,神色激昂的说道:“末将领命。若不能成事,愿从军法处置!”
程先刚开始对贾琏多少是有点怨言的。
他奉命带五千兵马,日夜兼程,好不容易赶到了天津卫。
结果一见面,贾琏就将他的兵分走四千,说是充当主力大军,并护送那些重炮去辽城。
虽然理由都说的过去,他也钦佩贾琏这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,从海路奇袭建奴的奇谋。
但他就怕贾琏任人唯亲,排斥他这个外来的,让他此行白跑一趟。
而今贾琏让他独领一路兵马,总算让他放心下来。
贾琏点点头,最后道:“我自领主力兵马,袭击苏克部。
如此兵分三路,目标有远有近,我等行军也有快有慢……”
“等等,大将军,末将呢?”
眼见贾琏说道“分兵三路”,水师副将蒋济急了,连忙打断贾琏的话。
贾琏便看着他道:“蒋将军责任比我们任何人都大。
海面上那一百多艘战船,不单是天津卫水师的全部家当,也是朝廷的底蕴,万万不容有失。
倘若我等进展不顺,届时还需要蒋将军负责接应。”
蒋济顿时垮着个脸,一副要哭的样子。
忽然他想到什么,连连摇头道:“不行不行,眼看着你们一个个都能上战场杀建奴,我只能后头待着,俺老蒋可受不了。
不是还有个木伦木部吗?不如就把它交给俺老蒋吧。”
见蒋济说的可怜,贾琏笑道:“分兵太多,可是兵家大忌。
那木伦木部最是弱小,随时都可以收拾,倒也不急于一时。”
“怎么不急于一时?大将军在天津卫之时可就说了,此番务必要除恶务尽,一举解决掉建奴之患。
大将军可不能自食其言。
这什么木伦木部既然能排进四大部落,就说明它对我大魏有威胁,务必要铲除。
倘若此次因为我们疏忽,放掉了它,让它之后发展壮大起来,又来侵扰我辽东百姓,届时岂不是我等的罪过?”
“这……”
贾琏的本意,并非是要放过这木伦木部。
只是这木伦不部在最东边,且实力又较弱。
贾琏的意思是,先从南到北,将最大的三个部落剿灭。
若是顺利的话,三路大军会师之后折转向东、向南,如此一来一回,将整个建奴巢穴横扫一遍。
到时候顺道就将这木伦木连同其他小部落一道铲除了。
不过见蒋济讨情的样子实在可笑,他不由道:“可是后方水师这边不能没有统领之人……”
蒋济道:“大将军勿虑。末将麾下陈云、孙胜二人,皆是稳重之人。
末将可以让他二人留守后方,保证不会出任何问题。”
众人的目光,看向了蒋济身后的两个千总。
对此,陈云、孙胜只能苦笑。
原本他们还有可能被贾琏调进三路大军之中当个领队,现在好了。
老长官为了军功,脸都不要了,将他二人扣死在后方。
贾琏笑了笑。
他在天津卫水师担任的是参领之职,对于水师中的主要将领也都熟悉,知道蒋济推荐的这二人,倒也不是信口开河。
想着此番出征,出兵最多就是水师官兵。
整个天津卫水师一万多人的部队,几乎被他抽调个七七八八。
出如此大力,要是一点甜头都不给,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。
于是笑道:“好吧,既然你执意要求,本将便给你一千人马,着尔往东,奇袭木伦木部。”
蒋济顿时高兴起来,连忙领命。
这时苏克光笑道:“既如此,末将也想向大将军请命,领一路兵马出征。”
贾琏无语道:“老苏,你就别跟着捣乱了。
此间之重要性,若无一个稳重可靠之人留守,本将可不放心。”
苏克光笑了笑,倒也不再言语。
他出言本就是活跃气氛,也顺道替贾琏稳住主帅威严。
贾琏昨日就说过对他的安排。
而今贾琏答应了蒋济的请命,却拒绝了他,就不会让人觉得贾琏是个耳根子软的人,而是另有考虑。
至于不能领兵外出征战,苏克光倒是没什么感觉。
他不像其他人,他今年都五十了。
作为将军,已经快要到了解甲归田的年纪。
若不是遇到贾琏,他这辈子大概就是在神机营混下去,了不起混个都尉。
而今跟了贾琏之后,竟然有幸成了禁卫军一部的统领,将来能够以正式将军的身份退休。
他已经很满意了。
对于再建新功,能够更好,不能也罢。总之他的欲望没有其他年轻人那么强烈。
这座正在兴建的阵地既然被贾琏定义为大后方,自然也需要一个有份量的人驻守。除了贾琏之外,他就是最合适的。
而且,谁说留守后方就一定是吃亏了?
齐心协力办好这件大事,不论是贾琏,还是宁康帝,都不会亏待他们的。
这边贾琏已经接着刚才被蒋济打断的话。
“为了预防有人提前发动战斗,导致消息泄露,让其他路奇袭受阻。
所以,各路兵马需要严格按照约定的日期行事。若非必要,不得提前或者太晚发起行动。”
“是,遵大将军令。”
“我们此次奇袭,名为‘犁庭扫穴’。
何谓犁庭扫穴?
便是亡其种,绝其苗裔,使建奴未来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内,都再无力袭扰我辽东!”
“卑职等明白,愿为大将军宏图效死!”
……
就在贾琏积极展开他的计划之时。
远在千里之外的宁康帝,近来却是颇显焦躁。
贾琏这一去已经大半个月了,半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。
虽然他也知道,没有消息,就是最好的消息。
但是他总免不了担心。
虽然他相信贾琏的能力,但是贾琏之计策,毕竟太冒险了。
从海路袭杀蛮夷,遍数历朝历代的史册,也是很难找到案例的。
尤其是,贾琏的兵力还那么少……
贾琏临行前给他上了密本,详细交代了他所有的准备,所以他知道,贾琏两路大军加起来,都还不足两万。
虽然朝廷在辽东还有不少兵力,但是那点兵力放在偌大的辽东大地之上,实在是草盛豆苗稀。
更别说,贾琏此刻大概都已经绕到敌人腹地去了。
辽城那边的兵力,他多半是用不上的。
他担心贾琏事不成,更担心贾琏回不来。
他的状态,都被皇后看在眼里。
“陛下可是在担心贾琏那孩子?”
“孩子?也就在你眼里他还是个孩子。
人家现在可是威名赫赫的平辽大将军,脑子想的和做的事,世上万般人都不及。”
宁康帝发现,自己近来越发喜欢到坤宁宫来了。
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越发大了,更加重视和发妻之间的感情。
皇后笑了笑,忽然说了一句:“陛下现在这般担心贾琏,担心他辜负陛下的信任。
可知道,当初铁网山下来,陛下夺了他的兵权之时,那孩子心里,或许也是这般担心陛下的呢。”
宁康帝眉头一皱,迎着皇后兰心蕙质般的眼眸,忽然沉默下来。
他领会了皇后的意思。
细数贾琏这些年为他做的事,一桩桩一件件,几乎都是深得他的圣心。
可是,在铁网山,就在贾琏前脚刚刚帮他平定乱局,并且拒绝了太上皇的招揽,坚定的站在他的这边之时,他为了大局考虑,不得不解除了贾琏的所有兵权。
换做自己是贾琏的话,心里岂能无怨?
即便无怨,又岂能不担心自己的前程、安危?
可是呢,贾琏却是一点没有表现出来。
他很利落的接受了自己的所有安排,任劳任怨的又跑去天津卫替他造船。
甚至在刚得知建奴作乱之时,又立马跑回来,意图为他分忧。
可以说,贾琏的所作所为,当得起“尽忠报国”四个字。
就是这样的一个臣子,自己有什么值得担忧的?
宁康帝忽然心里就平坦了许多。
他瞧了皇后一眼,没有与之争辩。
皇后只以为他是担心贾琏辜负他的信任,只有他自己心里才知道,他更担心的是什么。
霍昭兵败身死,他有的只有愤怒。
但是他设想过,若是贾琏也传来同样的消息,他会是什么样的情绪。
不可能是愤怒。
是懊恼,是后悔?
不,有一个更准确,但他绝不愿意承认的是:
伤心。
这一点,哪怕是皇后,他都绝对不可能透露的。
因为这关乎着他帝王的尊严。(本章完)
(https://www.24kkxs.cc/book/0/99/845619353.html)
1秒记住24K小说网:www.24kkxs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24kk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