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K小说网 > 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> 第五百四十二章 殿试(四)

第五百四十二章 殿试(四)


“铛——铛——铛——”

  浑厚悠扬、庄严肃穆的景阳钟声自皇宫深处响起,穿透晨曦的薄雾,传遍宫城的每一个角落,也清晰地敲在每一位等候在丹陛之下的贡士心上。

  这声音仿佛带着某种魔力,让原本就肃穆的气氛更加凝滞,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。

  钟鸣三响,意味着天子銮驾已动,即将升座。

  霎时间,丹陛上下,一片死寂,落针可闻,仿佛连风都识趣地停下了脚步。

  身着各式品级朝服的文武百官早已按班次肃立两旁,如同静默的雕塑,只是这雕塑群中,心思各异。

  在这片朱紫贵胄之中,工部郎中盛紘身着五品青色鹭鸶补子朝服,站在靠后的位置。

  他努力维持着面容的平静,试图展现出读书人的沉稳气度,奈何那微微颤动、不知该往哪儿放的手指,以及时不时像被磁石吸引般、不受控制地投向丹陛下那群青衣贡士的、带着几乎要溢出来的焦急与期盼的眼神,彻底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。

  “我的儿,可千万要稳住啊……”

  他心里默念着,仿佛这样就能将力量和好运隔空传递给儿子。

  这场景,若是让家里那位性子爽直、藏不住话的王大娘子瞧见,定要笑话他“平日里教训子女头头是道,轮到自己倒像个没头苍蝇”。

  而盛长柏则是身着更为清贵的七品青色鹌鹑补子官服,站在翰林院的队列中,位置比其父稍好些。

  他面容沉静,目光低垂,看似古井无波,颇有几分他外祖,那位以端肃着称的王老太爷的风范。

  只是,他那微微绷紧、线条比平日更显冷硬的下颌,如同磐石上细微的裂痕,显露出他并非全然放松,也在默默关注着自家那位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”的七弟弟即将面临的这场大考。

  然而,在文官班列的前端,靠近御座的位置,气氛则更为微妙。

  须发皆白、面容清癯的内阁首辅韩章老相公巍然屹立,如同定海神针,代表着清流文官的稳健力量,也是盛家如今在朝中隐隐依附的大树。

  在他身后不远处,站着一位年约四旬、面容俊雅却带着几分深沉气度的官员,正是新近入阁、圣眷正隆,却也被韩章等老派阁臣隐隐排挤的萧钦言。

  他身着绯色孔雀补子官袍,站在几位阁老之末,位置却颇为巧妙,既能清晰听到圣谕,又不至于过于扎眼,他目光平静地扫过殿中贡士,瞳孔里有种让人看不穿的幽深,仿佛寒潭一般。

  数百名新科贡士们列队恭立于丹陛下,等待着决定命运的一刻。

  这群年轻人,可谓是“千姿百态”,有紧张得面色发白、嘴唇哆嗦的,也有强自镇定、实则手心湿透的。

  紧接着,紫宸殿内传来宦官清越而极具穿透力的唱喏声,悠长回荡,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力气,务必要让殿外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:

  “陛下升座——”

  稍作停顿,让那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,然后才是:

  “百官朝贺——”

  殿内顿时响起整齐划一、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  那声浪汇聚在一起,如同实质,穿透殿门,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,心旌摇曳。不少年轻的贡士被这阵仗骇得身子一抖。

  随后,唱喏声再起,带着一种宣告历史时刻的庄重:“宣——丙辰科贡士——入殿觐见——!”

  礼官上前示意,在鸿胪寺官员一丝不苟、近乎刻板的引导下,贡士们再次整理本已十分整齐的衣冠,屏息凝神,按照反复演练过无数遍、几乎形成肌肉记忆的严格礼仪,依次、有序地步入那象征着无上荣耀与终极考验的紫宸殿。

  那感觉,仿佛不是走进一座宫殿,而是步入一段即将被书写的历史。

  盛长权步履沉稳,踏着冰凉光滑、几乎能照出人影的汉白玉台阶,一步步走向那光芒与威严并存的殿门。

  他能感受到身后不远处袁慎那刻意调整过的、几乎无声的优雅步伐,心里不免嘀咕一句:“这袁善见,什么时候都不忘风度。”

  同时,他也能用眼角余光瞥见侧前方王佑臣那龙行虎步、带着武将世家特有的干脆利落,仿佛不是去考试,而是要去点将台。

  至于陈景深,果然一如既往。

  步履规矩,每一步的距离都像是用尺子量过,毫厘不差,如同他的学问般扎实,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。

  殿内的景象更是恢弘得超乎想象。

  金砖墁地,光可鉴人,巨大的盘龙金柱高耸,仿佛要撑起整个苍穹,穹顶之上绘有繁复精美的藻井,色彩绚丽,栩栩如生。

  御座高高在上,在特定的角度反射着晨曦的光芒,令人不敢直视。

  两旁侍立着文武重臣、勋贵宗亲以及手持明晃晃仪仗的宫廷侍卫,一个个面无表情,如同庙里的金刚。

  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与檀香混合的馥郁气息,这“天家味道”更添几分神秘与威严,也让初次闻到的人有些头晕。

  盛长权的灵觉异常敏锐,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家父兄投来的关注目光。

  尤其是父亲盛紘,那目光灼热得仿佛是探照灯般死死地焊在自己身上,让他后背都有些发烫。

  他心中暗笑:“父亲大人,您再盯下去,儿子我这袍子怕是要被您看出两个洞来了。”

  当然,他谨记礼仪,不敢回望,只是将这份家人的期盼化作更加沉静的心神。

  贡士们入殿后,按照指引,在御道两侧指定的位置跪下,行那最为庄重的三跪九叩大礼,同时山呼万岁。

  整个过程,无人敢有错漏,动作整齐划一得像是同一个人,气氛庄重、压抑到了极致。

  许多贡士的额角已渗出细密汗珠,甚至有人的腿肚子都在微微转筋。

  盛长权依着兄长盛长柏亲授的《陛见仪注》中的法门,调节呼吸,心无杂念,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极致,一派充满了对皇权的敬畏与身为士子的庄严感,倒是比许多人显得从容。

  “众卿平身。”

  一个平和、沉稳,却带着天然威仪与不容置疑力量的声音从御座方向传来,并不如何响亮,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。

  “谢陛下!”

  贡士们不敢抬头,触犯龙颜,只是再次叩首,然后才小心翼翼地起身,过程中垂首躬身,如同成熟的稻穗。

  盛紘在百官队列中,看到儿子动作流畅标准,礼仪无可挑剔,在一众或紧张或僵硬的贡士中显得颇为出挑,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稍稍一松,下意识地就用袖口擦了擦自己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,暗自庆幸:“好好好,总算没在这礼仪上出差错,回去定要好好谢谢柏儿对他弟弟的悉心教导。”

  而盛长柏的嘴角亦是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,似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和放松。

  接下来,由内阁首辅韩章老相公出列,代表朝廷朗声宣告,声音苍老却洪亮:“陛下有制,策问天下贡士!”

  随即,早有训练有素的内侍太监们,手捧覆盖着象征皇权的明黄绸布的试卷盘,步履轻捷却无比恭敬地,如同传递什么绝世珍宝般,送至每位贡士的跟前。

  随后,在礼官的引导下,众贡士依序退出紫宸殿,前往东西两侧的偏殿。

  那里,才是他们今日真正的战场——殿试考场。

  偏殿考场早已布置妥当,数百张书案整齐排列,笔墨纸砚一应俱全,虽不及正殿恢弘,却更显肃穆凝重。

  殿内有监察御史并鸿胪寺官员肃立监考,目光如炬,巡视着每一位贡士。

  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淡淡的紧张气息,落针可闻。

  盛长权与其他贡士一样,在指定的书案后跪坐而下,双手恭敬地接过内侍传递过来的、覆盖明黄绸布的试卷,依礼置于面前的书案上,并未立刻打开,那明黄的绸布,刺眼得很,仿佛在提醒着他们此刻身在何处,肩负何等的期望与压力。

  待所有贡士皆已就位,试卷分发完毕,韩章老相公的声音再次响起,透过殿门传来,虽略有阻隔,依旧清晰可辨:“开卷——!”

  贡士们闻令,动作轻柔而郑重地揭开黄绸,仿佛在揭开命运女神的面纱。

  展现在盛长权眼前的,是印制在上好宫宣上的策问题目,墨色饱满,字迹清晰,带着一股淡淡的墨香,与殿内原有的熏香混合在一起,形成一种独特的、专属于科举考场的味道。

  他凝神阅题,目光如炬,迅速扫过每一个字,不敢遗漏分毫。

  “制曰:”

  “朕绍承大统,抚临万方,夙夜兢兢,惟惧不克负荷。夫治国之道,经纬万端,而安邦定国,武备文教,不可偏废。昔年真宗北狩之耻,至今尤痛彻朕心,士林百姓,莫不引以为憾!今北疆凉国,狼子野心,恃其兵甲之利,屡犯边陲,窥我中原。然则,朝野于应对之策,争议不休。”

  “或言当效仿臻武,整军经武,大举北伐,雪前朝之耻,扬国威于域外;或言宜守不宜攻,当以文教德政怀柔远人,修内政而固国本,轻启边衅恐伤元气,重蹈覆辙。尔诸生学古通今,怀瑾握瑜,试析凉国强弱之根源,权衡战守之利弊,详陈我大洪当前当以何策御之、胜之,以期社稷永安,边境得固。务期洞见症结,策对详明,朕将亲览焉。”

  题目阅览完毕,殿内陷入一片更深的寂静,仿佛连空气都停止了流动。

  这道策问,如同一位高明的剑客,直指当前朝堂最核心、最敏感的矛盾,难度极大,一个回答不好,可能就不是名次高低的问题了。

  盛长权注意到,身旁不远处的袁慎,那总是带着矜持笑意、仿佛万事皆在掌握的嘴角,此刻已然平复,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,那双修长如玉、惯于抚琴弈棋的手,此刻正拢在袖中,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捻动,显然大脑正在飞速运转,权衡着题目中隐含的各方立场、皇帝可能的倾向以及如何措辞才能既展现才华,又不至于过于偏向某一方而触怒另一方。这活儿,技术含量很高。

  而稍远处的王佑臣,在看到“效仿臻武”那几个字时,眼中锐光一闪,仿佛沉睡的猛虎听到了猎物的声响,胸膛不自觉地更挺起了几分,那是一种找到理论依据、遇到“知音”、跃跃欲试的表情,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金戈铁马、勒石燕然的未来。他大概觉得,这题目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。

  陈景深则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模样,如同老僧入定,只是目光在试卷上停留的时间明显更长了些,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咀嚼,仿佛要将这数百字的题目里蕴含的每一个信息点、每一种可能性都拆解分析透彻,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。

  这种扎实,有时比才华更可怕。

  至于后排的柳仁元,盛长权此刻无法回头,自然不清楚这位活宝好友是正在抓耳挠腮,还是已经开始在心里向满天神佛祈祷了,只能祝他好运了。

  “谢陛下隆恩!”

  众贡士齐声行礼,声音在偏殿中低沉而整齐地回荡。

  考场内,气氛比之大殿之内,更多了几分肃杀与紧绷。

  监察御史面容严肃、目光如鹰隼般在场内往来巡视,那眼神扫过,仿佛能看穿人心底的每一个角落,在这里,任何一点小动作,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。

  贡士们纷纷提笔蘸墨,凝神静气。


  (https://www.24kkxs.cc/book/0/922/859106100.html)


1秒记住24K小说网:www.24kkxs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24kk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