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3章 士、农、工、商
在这个生产力尚未得到显著提升的时代,原本应该致力于创造和生产的广大民众,一旦纷纷弃农从商,那么未来的景象恐怕将会是人人皆为商人,而田地则会变得荒芜,无人耕种。
自古以来,在生产力尚未得到大幅提升的时期,农耕文化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。这一传统观念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,其中最显著的体现便是对阶级地位的划分。
在古代社会,人们普遍认为“士、农、工、商”是四个主要的社会阶层。首先是“士”,他们包括保卫国土的将士以及治理国家的群臣,这些人被视为国家的核心力量和主体结构。他们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、治理国家事务的重要责任,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。
其次是“农”,农业被认为是国家的根本。农民作为国家粮食和物资的主要生产者,他们的辛勤劳作确保了国家物资的源源不断供应。因此,农业群体必须庞大且强盛,只有这样,国家的国力和物资才能得到充分保障。
接下来是“工”,工业工坊在古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地位。它们不仅能够提升百姓的幸福生活水平,还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,创造新的生产工具、武器以及各种科技成果。这些成果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,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。
最后是“商”,商人在古代社会的地位相对较低。由于商业活动主要是通过买卖货物来获取利润,而并非直接参与生产,所以在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,商人的作用被认为相对较小。因此,只有少数人会选择从事商业活动,这样既不会对国家的生产力造成太大影响,又能保证南北货物通过商业流通,从而促进国家粮食、物资的流通和交换,进一步增强国家的实力。
梁策所使用的计策,其目的就是要制造大乱,让联合盟国的国民们都去经商,从而导致未来这些国家的国力和物资变得虚弱不堪。这样一来,梁策就可以趁机卷土重来,重新崛起。
这其实就是所谓的“影响造时势”,梁策巧妙地埋下了这个种子,期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,能够引发一场混乱的时代,而他则可以在其中找到可乘之机。
梁策的计谋是让联合盟国各地的民众都投身于商业活动,而他自己则通过信鸽来传递信息,从而占据先机。通过这种方式,他能够在商业领域中赚取到最大的利益。
要知道,在古代,交通条件非常有限,普通商人通常只能依靠来来往往的人们传递消息。然而,梁策却依靠信鸽的快速往返,掌握了大量的商业信息。相比之下,其他商人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打听到这些消息,然后再去组织货源并将其运输到目的地。
而在梁策这边,由于他提前掌握了信息,所以他能够迅速地将稀缺货物运输多次,早早地赚取了巨额财富。即使其他商人后来也跟随他进行商业运输,但由于他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较慢,所以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会比梁策晚很多。
(https://www.24kkxs.cc/book/0/733/11110423.html)
1秒记住24K小说网:www.24kkxs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24kk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