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K小说网 > 大明:哥,和尚没前途,咱造反吧 >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先见之门

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先见之门


一日,朱元璋将朱瀚和朱标召进宫中,面带喜色地说:“你们叔侄二人这段时间辛苦了。这重用寒门子弟的政策推行得十分顺利,朝堂上的风气也大有改善。朕决定,要好好奖赏你们二人。”

朱瀚和朱标忙跪地谢恩:“这都是皇上(父皇)英明决策,我等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。”

朱元璋哈哈大笑道:“你们不必谦虚。来,说说你们想要什么奖赏?”

朱瀚想了想道:“皇兄,臣别无所求,只愿大明能够繁荣昌盛,百姓能够安居乐业。”

朱标也道:“父皇,儿臣也只愿能为父皇分忧,为大明尽一份力。”

朱元璋听后,更加欣慰:“你们二人真是朕的左膀右臂啊。既然如此,朕便赐你们二人每人一块免死金牌,以表朕对你们的信任和器重。”

朱瀚和朱标再次跪地谢恩:“谢皇上(父皇)隆恩。”

这日,朱瀚正在王府花园中与幕僚们探讨商业发展之策,管家神色匆匆地跑来,压低声音道:“王爷,太子殿下派人送来密信,说有要事相商,请您即刻前往东宫。”

朱瀚眉头一皱,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。

他起身对幕僚们道:“今日之事暂且搁置,待我回来再议。”说罢,便匆匆换上便服,带着几个亲信随从,快马加鞭赶往东宫。

到了东宫,朱标早已在书房等候。

见朱瀚到来,他急忙迎上前去,神色凝重地说:“皇叔,大事不妙!近日朝中有一股暗流涌动,似乎有人在暗中策划阴谋,欲对我不利。”

朱瀚心中一紧,忙问道:“标儿,你且细细说来,究竟是何情况?”

朱标深吸一口气,道:“这几日,我察觉到一些大臣对我的态度变得十分微妙。他们表面上对我恭敬有加,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异样的神色。而且,我安插在朝中的眼线来报,说有几位世家大族的大臣暗中聚会,似乎在商议着什么大事,还提到了我的名字。”

朱瀚沉思片刻,道:“标儿,此事不可小觑。这背后定有主谋之人。你可曾想到会是何人所为?”

朱标犹豫了一下,道:“我思来想去,觉得最有可能的是晋王朱棡。他一直对太子之位心怀觊觎,之前见我推行重用寒门子弟政策,赢得父皇和朝中不少大臣的支持,心中定然不满。如今朝堂局势渐稳,他或许觉得时机已到,想要借此机会将我扳倒。”

朱瀚微微点头:“标儿所言有理。这朱棡心狠手辣,为达目的不择手段。若真是他所为,我们必须小心应对。不过,目前我们只是猜测,并无确凿证据,不可打草惊蛇。”

朱标焦急地说:“皇叔,那我们该如何是好?若任由他们阴谋得逞,我这太子之位恐怕难保啊。”

朱瀚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,道:“标儿莫急。我们不妨将计就计,设下一个圈套,让他们自己露出马脚。”

朱标眼睛一亮,忙问道:“皇叔有何妙计?”

朱瀚凑近朱标,低声说道:“我们可以在朝堂上故意提出一项对世家大族不利的政策,引得他们跳出来反对。而那背后主谋之人,为了推动阴谋,必然会趁机煽动更多大臣反对我们。届时,我们便可暗中观察,找出那些与朱棡勾结的大臣。”

朱标听后,不禁竖起大拇指:“皇叔高明!如此一来,我们既能揪出幕后黑手,又能让父皇看清那些大臣的真面目。”

朱瀚又道:“不过,此事需做得隐秘,不可让朱棡察觉。而且,在推行这项政策时,我们要把握好分寸,既要引起世家大族的反对,又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在故意针对他们。”

朱标点头道:“皇叔放心,我定会小心行事。”

几日后,朱标在朝堂上提出了对世家大族部分产业征收重税的政策。

此言一出,朝堂上一片哗然。

几位世家大族的大臣立刻站出来反对,其中以吏部尚书李善长的态度最为激烈。

李善长上前一步,拱手道:“太子殿下,此政策万万不可施行。世家大族的产业乃是大明经济的重要支柱,若征收重税,必会导致他们经营困难,进而影响大明的经济稳定。还请太子殿下三思啊。”

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,一时间,朝堂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。

朱标心中暗喜,但表面上却装作十分为难的样子,道:“诸位大臣所言也有道理。只是如今国库空虚,若不征收重税,恐难以维持朝廷的开支。不知诸位大臣可有更好的办法?”

就在这时,朱棡突然站了出来,他冷笑一声道:“太子殿下,依我看,这征收重税之策不过是治标不治本。若想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,还需从其他方面入手。”

朱标心中一紧,知道朱棡开始上钩了。他故作惊讶地问道:“晋王有何高见?”

朱棡得意地笑了笑,道:“我认为,应该削减寒门子弟的官职和俸禄。他们本就出身贫寒,无需过高的待遇。如此一来,便可节省大量开支,充实国库。”

此言一出,朝堂上的寒门子弟大臣们顿时义愤填膺。

一位寒门出身的御史站出来,大声驳斥道:“晋王此言差矣!寒门子弟凭借自身努力考取功名,为朝廷效力,理应得到应有的待遇。若削减他们的官职和俸禄,岂不是寒了天下寒门学子的心?”

朱棡脸色一沉,道:“你一个寒门出身的小官,竟敢在此顶撞本王!来人,将他拖出去杖责二十!”

就在这时,朱瀚突然站了出来,他大声喝道:“晋王且慢!朝堂之上,岂容你如此肆意妄为!这位御史所言有理,寒门子弟为大明做出了巨大贡献,不应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。”

朱棡见是朱瀚,心中虽然恼怒,但也不敢发作。

他强忍着怒气,道:“皇叔,我这也是为了朝廷着想。若不采取措施,国库空虚的问题将无法解决。”

朱瀚冷笑一声道:“晋王所谓的措施,不过是打压寒门子弟,讨好世家大族罢了。你与这些世家大族的大臣暗中勾结,企图破坏太子殿下推行的政策,其心可诛!”

朱棡脸色大变,他急忙辩解道:“皇叔休要血口喷人!我何时与世家大族的大臣暗中勾结?”

朱瀚微微一笑,道:“晋王不必狡辩。我已掌握了你与李善长等人暗中聚会的证据。你妄图通过煽动大臣反对太子殿下的政策,进而扳倒太子,夺取太子之位,可惜你的阴谋早已被我们识破。”

朱棡心中一惊,他没想到朱瀚竟然掌握了他的证据。

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之人,很快便镇定下来,道:“皇叔,即便我与李善长等人聚会,也不过是商议朝政之事,并无其他企图。你莫要诬陷于我。”

朱瀚早料到朱棡会抵赖,他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密信,递给朱元璋道:“皇兄,这是眼线从朱棡府中搜出的密信,信中详细记录了他与李善长等人勾结,阴谋扳倒太子的计划。请皇兄明察。”

朱元璋接过密信,仔细阅读后,脸色变得十分阴沉。

他怒视着朱棡,道:“朱棡,你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!来人,将朱棡押入大牢,待朕查明真相后,再做处置!”

朱棡见事情败露,顿时瘫倒在地。

他被侍卫拖走时,还不停地大喊:“父皇,儿臣冤枉啊!”

朱元璋又看向李善长等与朱棡勾结的大臣,冷冷道:“你们身为朝廷大臣,不思为朝廷效力,却与晋王勾结,妄图谋反,罪不可赦!来人,将他们一并押入大牢,严加审讯!”

李善长等人见大势已去,纷纷跪地求饶,但朱元璋不为所动。

朝堂上的大臣们见此情景,皆噤若寒蝉,不敢出声。

处理完朱棡等人后,朱元璋将朱瀚和朱标留了下来。

他感慨地说:“今日之事,多亏了你们叔侄二人。若不是你们识破了朱棡的阴谋,朕还真被他蒙在鼓里了。”

朱瀚忙道:“皇兄言重了。这都是臣应该做的。只是经过此事,朝堂上恐怕会人心惶惶。皇兄还需尽快安抚大臣们的心,稳定朝堂局势。”

朱元璋点头道:“朱瀚所言极是。朕会尽快处理此事,让朝堂恢复往日的平静。标儿,你也要吸取教训,今后行事要更加谨慎小心。”

花香氤氲,伴随几声燕语,朱标已骑着青骢马缓缓而来,马蹄落在碎石小径上,清脆有声。

朱瀚抬首:“标儿素早何意?”朱标下马恭敬施礼,眉宇间却藏着忧色:“昨日宫中暗潮涌动,数名重臣夜半入宫,通宵密议,后被侍卫匆匆驱散。我侄今晨已令侍卫搜访,却一无所获。恐又有诡计在暗中。”

朱瀚轻点嘴唇,将茶盏递与朱标:“先饮此茶,待我亲往察看。莫要惊慌。”

他薄唇微勾,“且看今日签到任务——‘探访东宫侧殿,获取线索’。辛苦了。”朱标接过茶盏,含笑回:“多谢皇叔。”

二人并肩而行,往侧殿深处走去。

走至石桥旁,只见昨日才修葺的侧殿门锁紧闭,红烛映出殿内微光。

朱瀚招手,命工匠解锁,众人侧耳倾听,殿内似有低语。

推门而入,烛影摇曳,数名侍卫正拷问两名衣着微乱的书吏。

朱瀚上前,朗声道:“何人擅闯东宫侧殿?此处禁地,速禀名分来由。”

领头侍卫战战兢兢:“回王爷,两位书吏自称奉命取文书,见门未锁,便擅自入内。内中密函不翼而飞,他们说:‘殿下旨在’。”

书吏见有王府王爷临前,其中一人慌声道:“启禀太子爷,我们并无异心,只听朱棡府中传话令:‘转来自承秘函’,不敢怠慢。”

朱瀚神色一变,心头骤起波澜。

正当他欲细问,那书吏突然惊呼:“朱棡祸心昭彰,当日在密林暗传:‘太子政策已见顶,我们可借此脱身,伺机再起。’”

话未说完,急被侍卫按住口鼻。朱瀚却已捕捉到关键:“可将此人带至侧殿,单独盘问。”

片刻后,朱瀚移步至殿中央,烛光照在书吏惊恐的脸上。

他蹲身阴声道:“此刻为何泄露?你若实话实说,或可不必牵连太深;若心中另有隐情,死路一条。”

书吏汗出如浆,终是声泪俱下:“我等原本只为取回朱棡府中密函,因其心腹李善长等人夜会后,将太子重税之策抹改成‘削寒门’方案,送呈皇上,令太子颜面尽失。密函若落在太子手中,便难以启口,故欲收回。小人受命取文,却不知真相如此。还请王爷明察!”

朱瀚微愠,倏地抬手:“去请将军御林军来此,护送他至衙门,严审之后再议处置。”

转身看向朱标,声音低沉:“标儿,你听见了吗?朱棡果然运筹帷幄,先前之计只是铺垫。今日若不先发制人,恐后招连连。”

朱标神色坚毅:“只需皇叔指点,标儿愿全力以赴。”他举目望去:“皇叔,可有妙策?”

朱瀚轻点唇角,却不急作回复,只招来两名亲信:“随我一同入紫宸殿,朝见皇兄,奏明此事;与此同时,令御林军于外严阵,以防朱棡窥探。至于内应,须待密探上报方可动手。”

未待朱标再问,朱瀚暗想下一步棋局:先示弱让对方放松警惕,再逐步掌控全局。

“签到任务——‘亲临紫宸殿,完成谏言触发’已就绪。”

他心中暗自窃喜,系统提示音轻响,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先见之门。

午间,宫中惊传本日朝见延后。

朱元璋登上龙椅,俯视十余名朝臣:“今日太子奏事颇多,朕需与卿等商议国计,不可草率行事。”

李善长等见大势未定,纷纷低头不语,暗中移目。

朱棡面色难看,却也不敢造次。

朱瀚与朱标并肩立于殿侧,朱元璋见其神色凝重,点点头,令朱瀚入内奏事。


  (https://www.24kkxs.cc/book/0/259/114424609.html)


1秒记住24K小说网:www.24kkxs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24kkxs.cc